H1
如何解决:人多思虑不能自宁,被事所累被物所役
《二程遗书》言:“人多思虑,不能自宁,只是做他心主不定。要作得心主定,惟是止于事,‘为人君止于仁’之类。”人不止于事,只是揽他事,不能使物各付物。物各付物,则是役物。为物所役,则是役于物。有物必有则,须是止于事。
雪师心学:二程认为要使心有定力,功夫在于止于事。并举舜去除不仁四凶,即为仁,那么止于事,即是去除此事之外的非事,就是说就是论事,不要揽入其他无干之思虑或私欲,就事情本身之理而处理,这样人便不会为物所役归根结底,仍然是要克除心体之上的私欲污染。

     

伊川说:“人不止于事,只是揽他事,不能使物各付物。”什么意思?说如果人不能止于事的话——什么叫止于事?就是这件事情该怎么样就怎么样,你如果不能让它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话,那就变成“揽他事”了,本来该这样你不让它这样,这不是揽事是什么?这样就不能“使物各付物”。
什么叫“使物各付物”?就是使每件东西,让它按照每件东西该处理的方法来处理。他做了坏事本来就该受到处罚,你就让他受处罚;做了好事,该受到奖赏你就让他受到奖赏,这叫“物各付物”,绝不搀杂任何个人的喜怒好恶放在里头。*
《诗经》讲“天生烝民,有物有则”。每件东西,每件事情,都有它自己的内在的理路,我们就要让每件事情按照它内在的理路去发展,让它按照自己的内在理路去发展,这样我们就能驾驭这些东西了。
你如果不尊重它的内在理路,反而用你的私欲去干涉,这样就叫“揽事”,这就不能使“物各付物”,
伊川就举了例子了,他说像当年大舜,他把四凶给除死。他说这四凶——这四凶是指谁?就指像欢兜、鲧这些人——这四凶已经做了坏事,恶贯满盈,舜只是因为他们做了坏事,所以把他处决,这跟舜有什么关系?一点关系都没有。如果这四大恶人不要做坏事的话,舜就不会去处决他了。舜处决他跟舜一点关系都没有,因为他是替天行道嘛。所以说我举个例,像有人犯了重大的杀人罪,法官就判他死刑,这跟法官有关系吗?法官只不过执行公理而已嘛,并不是法官去杀他,法官是代表人民群众、代表国法判他死刑,就好像说刽子手处决他,说刽子手杀他吗?不是,刽子手是执行公务而已,跟刽子手本身无关。所以同样的道理,舜决定要把这四大恶人处决跟舜无关,他只是执行天理而已。
以下是文章整体解释: